第九百一十章張信的抉擇
關燈
小
中
大
第九百一十章 張信的抉擇
雖然是讓並不十分受自己信任的張信去執行這個特殊任務,建文帝在齊泰的建議之下,還是做了兩手準備的。假如張信沒能逮捕燕王,就讓張昺、謝貴帶著兵圍了燕王府。建文帝自然也是給了張昺、謝貴詔書的,這道詔書自然不會是密詔了。不過這道詔書並不是逮捕燕王,而是逮捕燕王麾下的一些重要官屬。
畢竟要收拾燕王,你得先將他逮在手裏了,才好羅織他的罪名。沒逮著燕王之前,你下一道聖旨,說燕王謀反,要逮捕燕王,那就無法服眾。說不定燕王就順水推舟,真的反了。這顯然是建文帝不願意看到的。
而讓張昺、謝貴帶著皇帝的聖旨去逮捕燕王麾下的官屬,這其實也不失為一步好棋。假如燕王坐視張昺、謝貴將人帶走,剪除自己的羽翼,“溫水煮青蛙”的目的就達到了;假如燕王不讓張昺、謝貴入府拿人,那就是公然抗旨,輿論方面顯然對燕王不利。
話說張信突然得到了皇上要他逮捕燕王的密詔,那就好比是接了個燙手山芋,急得是覺也睡不著、飯也吃不下。
此時的張信確實是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。執行皇上的命令吧,燕王可是自己多年的老領導,就此下黑手,必遭同仁所不齒。另外,燕王府還有自己的衛隊,要是自己行動失敗,這項上人頭肯定得當場落地。
不執行皇上的命令,去燕王府告密吧,似乎與從小接受的“忠君愛國”教育相違背。況且皇上還升任自己為副都指揮使,自己要是陽奉陰違,似乎是有負聖恩。
就這樣恍恍惚惚地過了三日,張信還是拿不定主意。俗話說“兒子都是娘身上掉下的肉”,張信這個樣子,他母親自然是看在了眼裏。
這日晚間,張信的母親單獨問兒子道:“兒呀!你究竟有何事?這幾天一直是茶不思、飯不想的?”
張信見母親看出了端倪,也不瞞母親,便將事情的原委說了。
接下來,張信母親的一番話,足以改變大明歷史。
張信的母親是這樣說的。他告訴張信,坊間流傳著一個秘聞,說是燕王有真龍之相。嘿嘿!要真是秘聞,你這老太太又是怎麽知道的呢?其實這都是道衍和尚搞的把戲,在坊間為燕王制造一些輿論支持而已。
另外,張信的母親告訴張信,皇上與燕王之間的爭鬥,那是他們的家事,他們始終是一家人。你今天奉皇上之命拿了燕王,要是過上三年五載,皇上與燕王又和解了,燕王轉頭回來收拾你,那比捏死一只螞蟻還簡單。北平是燕王的封地,這縣官不如現管,咱還是向著燕王更加穩妥一些……
就事論事的話,張信母親擺出的第二條理由倒是靠譜兒。朱標、朱允炆父子宅心仁厚的美名在民間廣為流傳,就算這次抓了燕王,還真說不準過幾年又給放出來了。反正張信是聽從了母親的勸告,攜著皇上的密詔,到燕王府告了密。
得知皇上已經出手,“臥病在床”多日的朱棣一下子從床上蹦了起來。朱棣立即召集道衍和尚,還有一眾死黨商議對策。眼下,北平城已被張昺、謝貴二人控制,而燕王嫡系的部隊多在對抗北元的一線,這似乎是遠水解不了近渴。
當下,朱棣便與眾人經過仔細研究,做好了應急預案。
首先,讓自己的三大王牌張玉、譚淵、朱能迅速召集一切可以召集的力量,全部充作王府衛隊。一旦張昺、謝貴二人動手,不至於坐以待斃。
另外,派出心腹立即出城聯絡舊部,爭取能趕在張昺、謝貴二人動手之前,多調集一些軍隊回到北平。
在這裏不得不提的是,朱棣三大王牌中的頭牌張玉,這正是我昔日的好兄弟。
話說張玉在其父親的影響之下,在元廷的官是越做越大。元廷被明軍趕到漠北之後,張玉隨元順帝北上。元順帝死後,其子愛猷識理答臘繼位,史稱元昭宗。
元昭宗繼位之後,起用王保保、哈剌章(未了的大哥)、張玉等能臣。沒幾年,張玉便被提拔為樞密院知院。洪武五年(公元1372年),朱元璋曾派徐達、李文忠、馮國勝三路大軍北伐,除了西路的馮國勝、傅友德部小有斬獲,徐達、李文忠的兩路大軍可謂損失慘重。
至此,朱元璋不得不暫停對北元的攻勢,以便休養生息、積蓄力量。而本已北遁到和林地域的元昭宗再度南下,以捕魚兒海(今貝爾湖)為中心,隨時準備南下蠶食明朝的地盤兒。
元昭宗愛猷識理答臘雖然雄心勃勃,意圖覆興大元,但無奈沒有這個命。洪武八年(公元1375年),元昭宗最為倚重的重臣王保保病死。三年之後,也就是洪武十一年(公元1378年),元昭宗也一命嗚呼。
元昭宗死後,其弟脫古思帖木兒繼位,史稱天元帝。天元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,自然是要任用自己的親信。就這樣,先前得到元昭宗重用的哈剌章、張玉等人便受到打壓。
這哈剌章倒也還好,乃元朝名相脫脫之子,其家族勢力不容小覷。天元帝不待見他,他還有自己的部落,還有自己的地盤兒。
可張玉就不一樣了,他是漢人之後,沒人沒錢沒地盤兒,在蒙古人的圈子裏可不好混。到了洪武十八年(公元1385年),張玉由於不斷受到蒙古人的排擠,一惱火,便帶著自己的家人投降了當時在北平就藩的燕王朱棣。
至於張玉為什麽投降朱棣?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當初我那番忽悠他的玄學的誘導?咱也不得而知。
總之張玉投降了朱棣,倒真是個不錯的選擇。朱棣對他十分信任,漸漸地,張玉成了朱棣麾下第一猛將。
就在張信到燕王府告密的三天之後,遲遲不見動靜的張昺、謝貴二人已預感到張信可能變了節。二人立即帶兵圍了燕王府,說是燕王麾下的張玉、譚淵、朱能等人犯了不法之事,被禦史參奏,他們現在是奉皇上之命,要入府捉拿這些人犯。
雖然張昺、謝貴二人持有皇上的詔書,但燕王府的衛隊也不是吃素的,沒有得到燕王的點頭,張昺、謝貴二人帶領的人馬是休想踏入燕王府半步。
就在雙方即將擦槍走火之際,朱棣派人出去交涉,說是張玉、譚淵、朱能等人皆已被他拿下,由於自己長期臥病,不能親自押解犯人出府,還請張昺、謝貴二人入府交接人犯。
嘿嘿!朱棣找的這個理由倒還挺合適的。
張昺、謝貴二人互相對視了一眼,還是決定立刻入府。畢竟他們手中有皇上的詔書,量他燕王也不敢把自己怎麽樣。再說了,自己帶來圍府的士兵是燕王府衛隊的兩倍,還怕他燕王耍花招不成?
就這樣,張昺、謝貴二人帶著數百號親兵,準備闖入燕王府。
可燕王府的衛隊不幹了。他們說張昺、謝貴二人這是對燕王的極大不尊重,燕王客客氣氣地請他們入府,他們還帶著這麽多衛兵進去。這知道的,還可以說是入府交接人犯,這不知道的,還以為是燕王犯了罪,他們入府捉拿燕王呢?
張昺、謝貴二人一聽這話,也覺得有些道理。畢竟皇上見了燕王還得叫一聲“叔”,他們兩個帶著這麽多兵闖進去,是有些不像話。
雙方經過交涉,張昺、謝貴二人只帶著十多名親兵入了燕王府。
到了燕王府的會客廳,張昺、謝貴二人交待親兵就在門口守候,他們二人則進去拜見燕王。
只見大廳裏面,張玉、譚淵、朱能等人皆已被反綁著雙手,跪在地上。而大廳盡頭的太師椅上,燕王朱棣正病怏怏地歪坐在上面。
見張昺、謝貴二人進來,燕王朱棣立即是拄著拐杖準備起身相迎。燕王身邊的兩個下人,立即是來攙扶燕王起身。
見此情形,張昺、謝貴二人心中暗喜。看來,完成皇上交給的使命,剪除燕王的羽翼,這次是志在必得了。辦成了這件大事兒,皇上是不是又該給自己升官兒了呢……
雖然燕王“身體抱恙”,但雙方的交流仍在親切友好的氛圍中進行。張昺、謝貴二人帶來的親兵也放松了警惕,在征得了張昺、謝貴二人同意之後,這十多名親兵便在燕王府下人的帶引之下,到旁邊的偏廳休息。
正在張昺、謝貴二人得意忘形之際,只聽得病怏怏的燕王突然一聲令下:“來人!”
緊接著便有數名燕王府衛士手持兵刃突然出現在了張昺、謝貴二人面前。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一幕,張昺、謝貴二人是直接被嚇傻了。
很快,張昺、謝貴二人被燕王就地正法,他們所帶進來的十多名親兵自然也是逃脫不了身首異處的命運。
此時,包圍燕王府的士兵根本還不知道裏面發生了什麽,他們還憧憬著張昺、謝貴二人即將帶出人犯,今天的差事兒就算是完成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雖然是讓並不十分受自己信任的張信去執行這個特殊任務,建文帝在齊泰的建議之下,還是做了兩手準備的。假如張信沒能逮捕燕王,就讓張昺、謝貴帶著兵圍了燕王府。建文帝自然也是給了張昺、謝貴詔書的,這道詔書自然不會是密詔了。不過這道詔書並不是逮捕燕王,而是逮捕燕王麾下的一些重要官屬。
畢竟要收拾燕王,你得先將他逮在手裏了,才好羅織他的罪名。沒逮著燕王之前,你下一道聖旨,說燕王謀反,要逮捕燕王,那就無法服眾。說不定燕王就順水推舟,真的反了。這顯然是建文帝不願意看到的。
而讓張昺、謝貴帶著皇帝的聖旨去逮捕燕王麾下的官屬,這其實也不失為一步好棋。假如燕王坐視張昺、謝貴將人帶走,剪除自己的羽翼,“溫水煮青蛙”的目的就達到了;假如燕王不讓張昺、謝貴入府拿人,那就是公然抗旨,輿論方面顯然對燕王不利。
話說張信突然得到了皇上要他逮捕燕王的密詔,那就好比是接了個燙手山芋,急得是覺也睡不著、飯也吃不下。
此時的張信確實是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。執行皇上的命令吧,燕王可是自己多年的老領導,就此下黑手,必遭同仁所不齒。另外,燕王府還有自己的衛隊,要是自己行動失敗,這項上人頭肯定得當場落地。
不執行皇上的命令,去燕王府告密吧,似乎與從小接受的“忠君愛國”教育相違背。況且皇上還升任自己為副都指揮使,自己要是陽奉陰違,似乎是有負聖恩。
就這樣恍恍惚惚地過了三日,張信還是拿不定主意。俗話說“兒子都是娘身上掉下的肉”,張信這個樣子,他母親自然是看在了眼裏。
這日晚間,張信的母親單獨問兒子道:“兒呀!你究竟有何事?這幾天一直是茶不思、飯不想的?”
張信見母親看出了端倪,也不瞞母親,便將事情的原委說了。
接下來,張信母親的一番話,足以改變大明歷史。
張信的母親是這樣說的。他告訴張信,坊間流傳著一個秘聞,說是燕王有真龍之相。嘿嘿!要真是秘聞,你這老太太又是怎麽知道的呢?其實這都是道衍和尚搞的把戲,在坊間為燕王制造一些輿論支持而已。
另外,張信的母親告訴張信,皇上與燕王之間的爭鬥,那是他們的家事,他們始終是一家人。你今天奉皇上之命拿了燕王,要是過上三年五載,皇上與燕王又和解了,燕王轉頭回來收拾你,那比捏死一只螞蟻還簡單。北平是燕王的封地,這縣官不如現管,咱還是向著燕王更加穩妥一些……
就事論事的話,張信母親擺出的第二條理由倒是靠譜兒。朱標、朱允炆父子宅心仁厚的美名在民間廣為流傳,就算這次抓了燕王,還真說不準過幾年又給放出來了。反正張信是聽從了母親的勸告,攜著皇上的密詔,到燕王府告了密。
得知皇上已經出手,“臥病在床”多日的朱棣一下子從床上蹦了起來。朱棣立即召集道衍和尚,還有一眾死黨商議對策。眼下,北平城已被張昺、謝貴二人控制,而燕王嫡系的部隊多在對抗北元的一線,這似乎是遠水解不了近渴。
當下,朱棣便與眾人經過仔細研究,做好了應急預案。
首先,讓自己的三大王牌張玉、譚淵、朱能迅速召集一切可以召集的力量,全部充作王府衛隊。一旦張昺、謝貴二人動手,不至於坐以待斃。
另外,派出心腹立即出城聯絡舊部,爭取能趕在張昺、謝貴二人動手之前,多調集一些軍隊回到北平。
在這裏不得不提的是,朱棣三大王牌中的頭牌張玉,這正是我昔日的好兄弟。
話說張玉在其父親的影響之下,在元廷的官是越做越大。元廷被明軍趕到漠北之後,張玉隨元順帝北上。元順帝死後,其子愛猷識理答臘繼位,史稱元昭宗。
元昭宗繼位之後,起用王保保、哈剌章(未了的大哥)、張玉等能臣。沒幾年,張玉便被提拔為樞密院知院。洪武五年(公元1372年),朱元璋曾派徐達、李文忠、馮國勝三路大軍北伐,除了西路的馮國勝、傅友德部小有斬獲,徐達、李文忠的兩路大軍可謂損失慘重。
至此,朱元璋不得不暫停對北元的攻勢,以便休養生息、積蓄力量。而本已北遁到和林地域的元昭宗再度南下,以捕魚兒海(今貝爾湖)為中心,隨時準備南下蠶食明朝的地盤兒。
元昭宗愛猷識理答臘雖然雄心勃勃,意圖覆興大元,但無奈沒有這個命。洪武八年(公元1375年),元昭宗最為倚重的重臣王保保病死。三年之後,也就是洪武十一年(公元1378年),元昭宗也一命嗚呼。
元昭宗死後,其弟脫古思帖木兒繼位,史稱天元帝。天元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,自然是要任用自己的親信。就這樣,先前得到元昭宗重用的哈剌章、張玉等人便受到打壓。
這哈剌章倒也還好,乃元朝名相脫脫之子,其家族勢力不容小覷。天元帝不待見他,他還有自己的部落,還有自己的地盤兒。
可張玉就不一樣了,他是漢人之後,沒人沒錢沒地盤兒,在蒙古人的圈子裏可不好混。到了洪武十八年(公元1385年),張玉由於不斷受到蒙古人的排擠,一惱火,便帶著自己的家人投降了當時在北平就藩的燕王朱棣。
至於張玉為什麽投降朱棣?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當初我那番忽悠他的玄學的誘導?咱也不得而知。
總之張玉投降了朱棣,倒真是個不錯的選擇。朱棣對他十分信任,漸漸地,張玉成了朱棣麾下第一猛將。
就在張信到燕王府告密的三天之後,遲遲不見動靜的張昺、謝貴二人已預感到張信可能變了節。二人立即帶兵圍了燕王府,說是燕王麾下的張玉、譚淵、朱能等人犯了不法之事,被禦史參奏,他們現在是奉皇上之命,要入府捉拿這些人犯。
雖然張昺、謝貴二人持有皇上的詔書,但燕王府的衛隊也不是吃素的,沒有得到燕王的點頭,張昺、謝貴二人帶領的人馬是休想踏入燕王府半步。
就在雙方即將擦槍走火之際,朱棣派人出去交涉,說是張玉、譚淵、朱能等人皆已被他拿下,由於自己長期臥病,不能親自押解犯人出府,還請張昺、謝貴二人入府交接人犯。
嘿嘿!朱棣找的這個理由倒還挺合適的。
張昺、謝貴二人互相對視了一眼,還是決定立刻入府。畢竟他們手中有皇上的詔書,量他燕王也不敢把自己怎麽樣。再說了,自己帶來圍府的士兵是燕王府衛隊的兩倍,還怕他燕王耍花招不成?
就這樣,張昺、謝貴二人帶著數百號親兵,準備闖入燕王府。
可燕王府的衛隊不幹了。他們說張昺、謝貴二人這是對燕王的極大不尊重,燕王客客氣氣地請他們入府,他們還帶著這麽多衛兵進去。這知道的,還可以說是入府交接人犯,這不知道的,還以為是燕王犯了罪,他們入府捉拿燕王呢?
張昺、謝貴二人一聽這話,也覺得有些道理。畢竟皇上見了燕王還得叫一聲“叔”,他們兩個帶著這麽多兵闖進去,是有些不像話。
雙方經過交涉,張昺、謝貴二人只帶著十多名親兵入了燕王府。
到了燕王府的會客廳,張昺、謝貴二人交待親兵就在門口守候,他們二人則進去拜見燕王。
只見大廳裏面,張玉、譚淵、朱能等人皆已被反綁著雙手,跪在地上。而大廳盡頭的太師椅上,燕王朱棣正病怏怏地歪坐在上面。
見張昺、謝貴二人進來,燕王朱棣立即是拄著拐杖準備起身相迎。燕王身邊的兩個下人,立即是來攙扶燕王起身。
見此情形,張昺、謝貴二人心中暗喜。看來,完成皇上交給的使命,剪除燕王的羽翼,這次是志在必得了。辦成了這件大事兒,皇上是不是又該給自己升官兒了呢……
雖然燕王“身體抱恙”,但雙方的交流仍在親切友好的氛圍中進行。張昺、謝貴二人帶來的親兵也放松了警惕,在征得了張昺、謝貴二人同意之後,這十多名親兵便在燕王府下人的帶引之下,到旁邊的偏廳休息。
正在張昺、謝貴二人得意忘形之際,只聽得病怏怏的燕王突然一聲令下:“來人!”
緊接著便有數名燕王府衛士手持兵刃突然出現在了張昺、謝貴二人面前。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一幕,張昺、謝貴二人是直接被嚇傻了。
很快,張昺、謝貴二人被燕王就地正法,他們所帶進來的十多名親兵自然也是逃脫不了身首異處的命運。
此時,包圍燕王府的士兵根本還不知道裏面發生了什麽,他們還憧憬著張昺、謝貴二人即將帶出人犯,今天的差事兒就算是完成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